设为首页网站收藏

商会动态

市工商联拟与市科委共同举办在京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 首批推出68项科技成果

  

1.农业技术

1-1  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成套工艺装备

1-2  设施草莓支架立体栽培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1-3  食源性低聚肽螯合矿物元素产业化制备技术

1-4  天然果蔬发酵产品产业化制备技术

1-5  农村集雨水饮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推广

1-6  高效低压滴灌技术

1-7  β寡聚酸生产工艺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8  村镇住宅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理技术

1-9  从板栗壳提取加工精细化产品实现高效益的新技术

1-10 模化组培快繁藏红花种球(苗)技术

1-11 新疆雪莲规模化快繁育种及人工种植

1-12 铁皮石斛、金线莲、雪莲、红景天产业化开发成套技术

1-13 设施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

1-14 核桃优良品种大方块芽接壮苗快繁技术

1-15 农村集约化养殖场污水处理产沼气技术

1-16 温室——槽式高效循环自热堆肥系统

2.医药与医疗器械

2-1  医用海藻酸盐纤维的应用开发

2-2 “辅酶Q10 纳米制剂关键技术”以及“抗衰老系列皮肤保健品的制备技术”

2-3  骨科植入物重点监测模式

2-4  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综合防护系统

2-5  中国人心电图数据库 

2-6 BRAZ”: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新药(冻干粉针剂)

2-7  红外光谱肿瘤快速诊断仪

2-8  新型纳米发光生物探针及高灵敏度诊断与检测试剂

2-9  新型手术止血和解痉用凝胶剂——纤维蛋白胶

2-10 海蛇降纤酶——新一代基因工程抗栓降压药物

2-11 面向个人和家庭的远程健康监测和管理系统

3.环保与生态文明

3-1  环境友好型融雪材料研制及其应用

3-2  绿色建筑高防火性能墙体保温技术

3-3  垂直结构GaNLED

3-4  分布式智能电网技术

3-5  新一代高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3-6  绿色节能建筑隔热涂料

3-7  广谱型空气净化装置

3-8  环境友好水性涂料

3-9  冷却塔的节水除雾防冻技术

3-10 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气体生物处理技术

3-11 污泥干化处理新工艺

3-12 纯低温余热发电

3-13 智能节约型二次加压供水系统与设备

4.电子与信息化管理

4-1  ZC-A型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系统

4-2  GPS激光测距动态定位及近景信息采集系统

4-3  多功能高效风光互补发电/泵水系统

4-4  矿井通风三维动态模拟仿真系统

4-5  KJ30矿用救灾无线通信系统

4-6  KJ29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

4-7  复杂空区群条件下的矿床高效采矿与地压灾害监控综合技术

4-8  油气管道变形内检测设备开发及应用

4-9  AGV自动导引车系统

4-10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及瓦斯抽放系统

4-11 智能化装配与测试系统

4-12 声纹识别

4-13 软硬件混合的多媒体处理器芯片设计

4-14 应急双向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4-15 水下无源导航系统

4-16 超高分辨率图像增强与显示芯片

5.机械与先进制造

5-1  GYP-1200惯性圆锥破碎机

5-2  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装备

5-3  载流X荧光品味分析仪

5-4  TOPDC-5倾斜数字航摄仪

5-5  工业搬运机器人

5-6  超高强钢热冲压成套技术及其生产线开发

5-7  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

5-8  高比能电池

5-9  红外光谱食品安全检测仪

5-10 新型水质数字检测仪

5-11 高频群脉冲微细电解加工机床

5-12 服务机器人

1-1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成套工艺装备

成果简介:

“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成套工艺装备”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林生物质工程”项目《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化示范》课题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重大成果,该课题针对畜禽粪便原料生产有机肥存在的问题,优化集成了以原料预混、好氧发酵、配料混合、制粒烘干、筛分喷涂、冷却包装等工序为一体的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成套工艺装备,实现了生物/有机/无机三元复混肥的多功能机械化作业,具有堆肥和制肥加工工艺完整,布局合理,系统可靠性高,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适合我国当前有机肥行业加工生产的实际需要。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研制的冲击削铣式翻抛机、高湿物料粉碎机、逆穿流冷却器、菌剂喷涂机结构具有创新性,集成研发的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成套工艺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知识产权:

1、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720173882ZL200720173881.2

      2、发明专利专利号200710176565.5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减少种植业化肥的使用量,促进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因此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成套工艺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本成果不但使生产运行成本比现有工艺降低10%以上,还能改善产品品质、提高我国有机肥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等提供有力手段,也为生产制造厂家及有机肥加工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具有促进作用。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1-2设施草莓支架立体栽培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成果简介:

草莓立架立体栽培是利用支架和人工基质让草莓在距地面一定高度生长发育的栽培方式。中国农业大学草莓课题组在传统的支架式栽培基础上设计了多种新型立体栽培模式,有A字型、H型、X型、双H型、手动可调节式和电动可调节式等,针对每一种模式分别设计开发研制了立体草莓栽培的灌溉系统、排水系统、栽培基质、营养液系统以及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上栽培模式及其栽培技术符合都市农业背景下草莓生产优质、高效、省工、美观的发展方向,适合在观光采摘园推广。以普通日光温室8m50m面积计算,成本每栋温室大概需要3-25万元左右;栽培苗木数量比普通日光温室提高20-100%;销售价格在北京市立体栽培观光采摘达到30-100/斤;产值每亩地每年产值可达到10-5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上主要对中国农业大学立体栽培模式进行了展示,获得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最佳创新奖”。“设施草莓立体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已经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

知识产权:

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1-3食源性低聚肽螯合矿物元素产业化制备技术

成果简介:

矿物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人群中钙、铁、硒等矿物元素缺乏的比例甚高。通过食物补充存在来源和吸收限制,而常见补铁、补钙等产品吸收利用率较低,有些还存在毒副作用。目前国外市场上有酪蛋白磷酸肽钙产品出现,而国内多肽螯合产品仍多限于概念性销售。本技术利用天然酶解小分子食源性低聚肽螯合钙、铁等矿物元素,在体内不受植酸、多酚、碳酸盐、单宁酸和纤维素等成分的干扰影响,可以直接被肠粘膜细胞吸收,无毒副作用,生物利用率极高,市场前景广阔,创新点在于:

1.利用天然来源蛋白肽,如乌鸡肽螯合铁、海洋骨胶原肽螯合钙,有效结合原料本身特点和活性肽功能优势;

2.利用小分子低聚肽绿色螯合,螯合能力强,生物稳定性高,不易消化分解,肠道完整吸收,安全可靠。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380780.8 201210380796.9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小分子肽具有吸收利用率高、促进矿物元素吸收和生理活性三重优势,螯合产品应用潜力巨大。基于我国钙、铁等元素缺乏人群的基数,本技术成果可服务3~4亿国民,年经济规模可达上百亿元。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1-4天然果蔬发酵产品产业化制备技术

成果简介:

天然酵素产品是基于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天然食用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产品,富含多种营养功能成分,可以起到润肠通便、排毒养颜、增强免疫等功效,目前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应用于保健和功能食品之中,但在我国尚无本地化产品。在充分考察日本、台湾酵素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天然果蔬酵素饮料的制备工艺,创新点在于:

1.生产周期和产品性能明显优于目前日、韩等市场上利用传统发酵工艺生产的酵素产品;

2.以食源性低聚肽作为果蔬发酵过程中的补充氮源之一,促进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及代谢过程,同时利用自身的营养及保健功能增强了果蔬发酵产品的营养和功能性;

3.本天然果蔬发酵产品中含有丰富有机酸、还原糖、糖醇、低聚肽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等功能性营养成分。

知识产权:

1、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263097.1

2PCT发明专利:申请号PCT/CN2012/081021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酵素产品在日本、台湾、韩国等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提高,市场潜力巨大。以500mL装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价值在2000~3000元,一条年产500吨生产线将年创2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1-5农村集雨水饮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推广

成果简介

西北村镇集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08ZX07425-005)针对西北集雨饮用水源地在集雨过程中携带了各种面源污染物,集雨饮用水悬浮物、微生物、有机污染物较多,集雨水源地水量漏失严重等问题,以保护农村分散式集雨水源地和保障饮水安全为目标,从水源地构建、水源地保护、水质处理等方面开展大量的研究和示范工作。课题突破了生物慢滤集雨水处理技术、纳米TiO2光催化集雨水处理技术、强化微絮凝过滤集成水处理技术、集雨水污染物植被过滤带拦截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开展了相关集雨水处理设备研发,研发了旋流除砂器、箱式沉淀池、生物慢滤装置、生物过滤装置、光催化氧化装置等5套新装置。

知识产权:

1、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191598.3

2、实用新型:专利号201020608786.2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在西北、西南及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历来农村饮水困难,雨水在收集的过程中汇集了径流中携带的污染物及动植物、粪便等,直接饮用会对人畜产生极大危害。此技术即解决了水量,又注重解决了水质安全卫生问题,因此,推广前景良好,如若与干旱、半干旱山区的集雨小型水利工程相结合,将有效解决缺水地区以集雨水作为饮用水源的饮水安全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6高效低压滴灌技术 

成果简介:

高效低压滴灌核心技术包括二部分,其一是低压滴灌灌水器,显著提高了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及流量均匀性,工作压力4m时,流量偏差系数Cv=1.25%,达到国际A类产品标准,流态指数达0.4443,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最小值;其二是低压压力调节器研制,通过调压机理、结构及材质等方面优化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口端预置压力为0.06MPa0.08MPa0.1MPa三种1低压压力调节器,具有调压范围宽、性能稳定的特点,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标A级精度。应用表明,建立的高效低压滴灌系统降低一次性投资10%以上、节能10%以上、提高灌水均匀度5%以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滴灌技术在新疆葡萄种植示范表明可降低一次性投资10%以上、节能10%以上,亩均增收节支800元左右;在北京大棚蔬菜种植中示范表明可降低一次性投资8%,节能12.8%,亩均增收节支400元左右,并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若按年推广1万亩、亩均增收节支400元计,则年增收节支将达到400万元以上。同时节能降耗、改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7β寡聚酸生产工艺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成果简介:

该成果创建了玉米秸秆纤维的高浓度溶解系统、研发了羧基化化学修饰技术,创新性地将定长裂解技术用于负离子纤维多糖降解,并集成喷雾干燥等多项技术,最终形成一套完整工艺,生产具有强烈生物学功能的新型寡聚活性物-β-寡聚酸。形成了国际首创的玉米秸秆精深加工的集成工程技术,各项工艺技术参数达到工业化生产β-寡聚酸的要求。为其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诱抗剂及金属螯合稳定剂等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稳定的原料。利用β-寡聚酸作为络合载体,又开发出不同金属配合物,形成了具有诱导抗病和生长调节等功能的生物活性系列新型产品,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该成果在国内外工程技术中具有独创和首创性被评定达到国际先进和部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其络合物寡聚酸碘已经在河北奥德植保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中试生产,并在广西、山东、辽宁、河北等大田作物及大宗果蔬上进行了生理活性测试,产品诱导抗病及生理调节作用显著。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以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充分高值化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既满足国家对于资源的需求,又解决了秸秆焚烧等不当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实现秸秆利用的资源化、高效化和产业化是未来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试验表明,成果系列产品可使平均亩产增加10%以上,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同时,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生产过程无环境污染,在为企业产生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增加农民就业、减少环境污染,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8村镇住宅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理技术

成果简介:

针对我国村镇垃圾产量大、分散、难于处理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垃圾处理情况的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在家庭有机垃圾源头脱水减量、有机垃圾“酸化水解-产甲烷”两步法产沼、有机垃圾高效腐殖化堆肥、混合垃圾生物干化、低成本的填埋和村镇垃圾处理模式及相关规范编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形成了包括“家庭厨余破碎排入下水道、有机垃圾两步法厌氧气化方法与系统、高效分解菌的筛选与复合菌剂的制备、氧浓度-温度联合控制堆肥方法和设备、混合垃圾生物干化方法和系统、甲烷化填埋单元产生填埋气体的方法和系统、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开发了14套专用设备,申请了15 项专利,获得授权8项,出台/编制了4项规范性文件。

知识产权:

1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120305149.2 ZL201120303029.9ZL201020242385.X

2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091123.X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技术针对我国目前垃圾高含水率、高厨余、低热值的特点,进行7d左右的生物干化作用,能使得垃圾含水率由60%降至40~45%,热值从不足4000kJ/kg提高到7000kJ/kg左右,如果再适当延长干化时间,还能获得更高热值的物料,可作为垃圾衍生燃料RDF,使得处理成本大大降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成果归属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

1-9从板栗壳提取加工精细化产品实现高效益的新技术

成果简介:

本项目针对板栗壳中含有甾体类、黄酮类等化合物以及没食子酸、对羟基桂皮酸 绿原酸 齐墩果酸 乙酸乙酯 香草醛等16个以上的化合物以及棕色的天然色素,开发出高效提取方法和技术工艺,使得所有组分得到利用,没有排放和废弃物,使得板栗壳的价值提升数十倍以上,能显著提升板栗壳的经济价值。此技术已经完成100公斤级放大实验,工艺路线成熟。可提供相关成果转化方式:

1) 一次性技术转让。

2) 技术许可费用与技术入股。

3) 固定回报+固定分红。

4) 双方认可的其它合作方式。

知识产权:

属自有保密技术,拟与合作企业一起申请食字号和健字号产品。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板栗产地的板栗壳价格很低,每吨价值400元以内,形成产品后每吨产品的纯利润至少2万元。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每年的市场总额超过1000亿,食品市场10000亿以上,随着我国居民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重视程度的增加,特色的有利健康的绿色天然产品将更受欢迎,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10模化组培快繁藏红花种球(苗)技术

成果简介:

本技术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采用组织培养快速脱毒、繁殖球茎(种苗),摆脱对进口藏红花种球的依赖,满足对优质种源的需要。主要特点在于: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种球(苗)快速繁殖,大幅度提高藏红花种球(苗)的繁殖系数,得到优质、脱毒、藏红花素高含量的藏红花种球(苗),克服传统藏红花种球(苗)生产方法存在的诸多缺陷。同时,建立了小球茎种植技术、促进小球茎开花及球茎腐烂病防治等技术。可进行中试和产业化开发。

知识产权:

专利号:03146096.8200510114652.9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藏红花只是柱头入药,产量极低,因为其资源极其有限,致使其价格昂贵,藏红花的价格在6000-20000RBM/公斤左右,一直被誉为“植物黄金”。藏红花原产欧洲,我国历来都是进口供药用,虽然进行引种栽培,并能提供少量商品,但是种源少、适宜栽培的地区有限、条件苛刻等因素,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由于藏红花种球多代种植退化,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种源,每个球茎在5-8RBM,而且无法从国外进口到优良种源,本技术生产的种球可以打破国际上对我国的封锁和对藏红花种球的垄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11新疆雪莲规模化快繁育种及人工种植

成果简介:

新疆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et Kir.)为菊科凤毛菊属一次开花结实的高山草本植物。本技术针对野生种源稀缺,难于采集,种子多代连续种植后易发生种质退化等问题,采用化学及基因指纹图谱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快繁新疆雪莲,再生植株、再进行人工种植,集中了种子种植和组培快繁的优势于一体,是解决目前新疆雪莲人工种植瓶径问题的有效途径,突破人工种植雪莲存在的技术瓶颈,形成生物反应器等规模化组培快繁新疆雪莲、炼苗和移栽种植成套核心关键技术,建立了新疆雪莲化学指纹和基因指纹质量评价技术。完成了中试试验,建立了雪莲的组培快繁等规模化育种和人工种植成套技术,解决了雪莲产业发展中资源短缺的瓶颈问题,可进行产业化开发。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专利号 200510012283.2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近年来雪莲在抗风湿、镇痛、强心、抗癌、及抗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在治疗风湿疼痛症、防止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抗癌和计划生育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目前每年雪莲的需要量近百吨,仅新疆雪莲礼品盒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售价高达8/克。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12铁皮石斛、金线莲、雪莲、红景天产业化开发成套技术

成果简介:

1、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卓著的滋补功效而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为千百年来历代帝皇梦寐以求的宝物。铁皮石斛富含铁皮石斛多糖、铁皮石斛碱和总氨基酸等,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肿瘤、补五脏虚劳、改善糖尿病症状和萎缩性胃炎等方面有明显效果。2、金线莲是我国应用历史十分悠久的一种珍贵草药,誉为药虎药王美称,用于治疗小儿惊风、高热、百日咳、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病,性病等;金线莲株型小巧,叶型优美,叶脉金黄,呈网状排列,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观叶珍品。3红景天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抗缺氧、抗辐射、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等多种功能,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4雪莲含有黄酮类、生物碱、内酯甾醇、多糖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散寒除湿、活血通经、强筋助阳、抗炎镇痛、收缩子宫等功能,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麻疹不透、肺寒咳嗽、阳痿、抗衰老及抑制癌细胞增生等。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铁皮石斛、金线莲、红景天和雪莲人工繁育成套技术,可随时进行产业化开发;已建立的快速繁育关键技术,不仅可以提供优质脱毒种苗,而且可以周年高效生产绿色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200910080130.X200610011157.X200610113732.7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铁皮石斛和金线莲组培试管苗售价为3.0元以上(成本<1.0元),每公斤鲜重价格1000元以上,移栽苗成长18个月后即可开始收获,亩产鲜重达300公斤以上;销售组培苗和鲜药材利润显著,如进一步加工成产品,利润将大幅增加。2、红景天市场价格从2003年的6.5/公斤上升到现在的80/公斤以上,作为临床用药和常规保健用品,其需求量不断攀升,现有野生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市场需求。3、雪莲注射液和风湿胶囊对治疗风湿症具有良好作用,由于盲目采挖,雪莲资源日益贫乏,价格昂贵。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13设施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

成果简介:

本成果基于Zigbee核心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控技术,有效解决了农业现场数据传输“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符合农业监测过程中对多点监测、多要素、移动性、便携性和跨区域监测等方面需求,从而集成应用于多种农业监控方案中。针对基于田间尺度的农作物气象灾害自动监测与诊断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集成了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技术平台,能够实现跨区域、多测点互联的农情和灾害监测网络,实现实时接收监测现场数据、动态识别分析与判断处理农作物灾情信息,构成基于物联网架构的监测预警与诊断管理系统。目前此农业远程监控系统技术在北京、山西、天津、江苏、山东、重庆、上海等地都有一定的推广应用。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本成果采用基于现场数据信息进行诊断决策,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对象的针对性、采集数据的精准性、诊断决策的时效性、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对提高设施农业与大田农业综合监测与调控管理能力作用明显,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一线生产单位、科研院所等提供最直接有效的信息服务,在农业的生产管理和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1-14核桃优良品种大方块芽接壮苗快繁技术

成果简介:

该成果解决了障碍核桃嫁接成活的关键问题。项目研究证明影响芽接成活的关键因素是砧穗的生理状态和接芽的发育状况,创新性地提出了选择接穗新梢生长至8-10节位半木质化的中部芽体为材料,采用大方块芽接方法可使成活率>95%。目前该技术已成为我国应用最广和最高效的核桃苗木繁育方法,普遍适用于核桃生产区域。

成果特色:

1、嫁接时期可调,利用接穗资源充分;

2、嫁接苗生长期长,利于形成良种壮苗;

3、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育苗成本低;

4、该无性繁殖方法适合全国各种气候条件的所有核桃产区。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610011897.3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技术普遍适用于我国核桃生产区域,目前已成为我国应用最广和最高效的核桃苗木繁育技术。国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核桃等木本粮油产业。因此,该技术的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该技术嫁接成活率高,达95%以上,育苗成本低,壮苗率高。实生大树改优去劣,可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1-15农村集约化养殖场污水处理产沼气技术

成果简介:

我国北方农村沼气工程,普遍存在冬季气温低,运行效果差的问题,成为北方农村沼气推广应用的技术难题和瓶颈。技术通过在通州区和延庆高寒山区的两个农村集约化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产沼气示范工程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北方农村集约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如何提温和保温的关键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具有普遍推行的工程意义。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可在北京市400多家集约化经营养殖场推广应用,也可在全国推广应用,潜力巨大。主要产生节能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16温室——槽式高效循环自热堆肥系统

成果简介:

本成果把发酵槽置于温室大棚内,具有与国内同类设备显著不同的特点:1.通过往复搅拌装置翻动物料,以供给氧气和输送物料;2.通过温室大棚利用太阳能,以增加堆肥的温度;3.从大棚中排出的气体被部分循环回堆料中,充分借助自身产生的热量来维持温度;4.温室带有自动覆盖保温层,可避免热量的散失。该技术把美国先进的堆肥技术与中国的国情结合在一起,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投资比较少的特点。整个系统的堆肥效率比国内现有同类堆肥系统的效率有显著的提高,诸如堆肥时间短、堆肥温度高、高温段持续时间长、灭菌除臭完全等。该技术有多处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通过生物堆肥处理,可以把污泥、动物粪便等这些废弃物转化成有用的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同时还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双重效益,前景非常广阔。以污泥、粪便、生活垃圾、锯末或稻草为主要原材料,主要设备是温室大棚、发酵槽、废气净化装置。若生产规模为8000100000/年,设备投资约50300万元,厂房面积需150500m2,动力2050KW,操作人员约23人。产品综合成本约200400/吨,售价400600/吨,年利润约40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2-1医用海藻酸盐纤维的应用开发

成果简介:

医用海藻纤维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纤维综合性能最佳化,并形成了以下创新点:1.研究了海藻纤维的高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对医疗功能、易去除性和无纺加工性的影响,通过综合调控高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兼顾了综合医疗功能、临床易去除性和一体化结构敷料无纺制造的要求。2.研究了水分蒸发和分子链段运动致微孔融合的纤维热干燥致密化机理与非致密化效果,进而采用非致密化的脱水剂多级萃取风干技术,实现了纤维干燥、自然卷曲、表面附滞性和耐梳理铺网、耐针刺性的有效控制。3.研制了自吸循环强剪切溶解-熟成脱泡-液压驱动原液密封腔升降、密封及其中原液上出式原液输送与自动切换的优质纺丝原液制备成套关键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4.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海藻酸盐纤维敷料系列产品。

已建成一条10/年规模的医用海藻酸盐纤维专用生产线,进行批量生产。采用所生产的海藻酸盐纤维,以已形成的医用敷料无纺布生产工艺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开发生产了多种品牌的创伤医疗产品,并成功推向了医疗市场,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久的将来湿态疗法将会在我国得到普及应用,预计海藻酸盐纤维及其医用敷料的开发生产具有高达每年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前景。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2-2“辅酶Q10纳米制剂关键技术”以及

“抗衰老系列皮肤保健产品的制备技术”

成果简介:

通过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平台,验证化妆品用辅酶Q10制剂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美白功能。在此基础上,空间生物利用自身制剂优势,结合长期空间作业中存在的个人清洁问题,在国内创新性开发出适合空间环境下航天员专用免冲洗个人清洁产品(已申请专利),已具备实验室生产规模。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无刺激、环境友好等特点,可在复杂空间站环境中维护航天员身心健康与有效节约空间站能源消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底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507所提供免洗个人清洁产品,供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在体清洁实验,以评价产品的清洁能力、舒适度、安全性等性能。

知识产权:

专利号:200910077428.5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成果在航天员专用清洁护理产品的技术资源上调整配方,在未来开发成本合理,适合民用的免冲洗清洁护理产品,年产值约1亿元。项目产业化后,在满足航天员在轨个人清洁的同时,可针对老年护理市场的不同需求形成系列产品,为家中、医院、养老院等需要护理的病人和老年人保持个人卫生服务。

十二五期间,北京约有47万老年人需要护理。方便快捷的洗澡方式可以保持老年人身体健康,按照10%的护理人群每周使用4次产品,每次费用按2元计算,每年产值约为2000万元。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天辰空间生物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2-3骨科植入物重点监测模式

成果简介:

该成果建立了接骨板、人工髋关节重点监测技术指南。提出并建立了骨科植入物重点监测模式,建立了重点监测标准方法及流程。对接骨板和人工髋关节的安全性和生产、使用环节等风险因素有了较为科学、全面的认识。采用文献调研、哨点监测、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现况监测、失效产品检测、数据回顾分析评价等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对骨科植入物进行重点监测。目前已建立接骨板、人工髋关节重点监测技术指南,指导具体器械品种的重点监测工作。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通过骨科植入物重点监测方法及模式的推广应用,可规范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医疗器械重点监测工作,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在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广前景较好。通过科学、规范、有效地重点监测工作,规避器械的使用风险,提高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能促进器械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还能提高社会公众的用械安全意识,防止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及深远的社会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2-4 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综合防护系统

成果简介:

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综合防护系统采取空气分区隔离的整体设计理念,充分利用防化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首次将有毒有害气体净化技术、湿法洗消技术、自消毒风淋净化技术、局部空间循环净化技术、个人隔绝防护技术和分区压力梯度控制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同时,兼顾了环保的要求,使得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形式的污染。,该成果已应用于北京地坛医院病理解剖室、北京大学生物安全实验室和首都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室等场所。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成果可应用于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病理解剖室以及烈性传染病区等场所。可为烈性传染病等生物传播危害环境提供安全的技术措施,避免人员受到生物安全威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转化方式:

成果归属单位: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

2-5中国人心电图数据库

成果简介:

结合北京优质的高校及临床资源(与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及清华大学合作),参照国外权威数据库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创建了心血管类流行病的专家确定的逐拍标注心电图数据库。目前经临床典型性筛选及临床心电专家逐拍标注后,从约1200条心电数据(两通道信号)中筛选出65条数据,每条数据时长30min10s(平均约2000余心拍),入选的65条数据总心拍约150,000拍。数据库中包含心电数据(每通道采样率500Hz,转换精度12位)、逐拍标注信息以及相关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由开放格式(MIT兼容格式)存储。每条数据均由两位心电专家独立逐拍标注,所有不一致处交由更高级专家重新审核确定。标注信息共含三套心拍类型、节律标注和信号质量标注。心拍类型覆盖IEC60601-2-47: 2001中所定义的心拍类型。数据库资源共享正在开发中。

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相比,该库有如下特色:首先全部样本均来自中国人;其次逐拍标注的数据共65条(MIT库共48条);最后每通道信号的采样率为500HzMIT库为360Hz),很好的符合了公认开发心电图数据库的推荐标准(由美国国家卫生院及美国心、肺、血液研究院特别专家小组给出)。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库可为企业提供共享服务和技术支持,为心电图类设备的设计研发、上市前的质量检测和临床评价提供依据;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大幅降低研发成本;提供符合国际惯例、规范的评价手段。同时,心电图及经专家逐拍确认的注释信息,作为宝贵医学资源,也可备选临床上对心电图做临床诊断上的辨识参照库。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2-6BRAZ”: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新药(冻干粉针剂)

成果简介:

苏木药材作用独特,临床应用久远,常用于:行血,破瘀,消肿,止痛。清华大学首次发现苏木的有效成分“BRAZ”,同时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系统评价了其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特点,并完成申报国家一类新药的临床前核心研发工作。已经完成申报国家一类新药的核心申报材料,包括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制备与生产,质量标准,药剂学,临床实验方案等。技术的特点:1.小分子化合物“BRAZ”,良好的红细胞膜稳定性作用特点奠定了该药的注射剂安全性的基础;2.良好的跨膜特性保证了药物的靶细胞的分布;3.清晰的抗炎免疫作用靶点保证其抗脑缺血再灌损伤的治疗;4.快速分布、排泄,简单的结合代谢的体内动力学过程保证了该药的药效及时发挥和安全排出;5.较高的临床指数以及三致的安全系数保证了该药的安全使用;6.简洁高效的制备工艺和制剂工艺,以及良好的制剂稳定性保证了该药的生产和应用。

由于安全性突出以及活性靶点独特,获得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支持。通过安全性评价、体内动力学及其代谢等方面的深入系统研究,其可成药性得到肯定,项目通过国家组织的评估验收,并获“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滚动支持。

知识产权:

项目申报6项发明专利,已经获得4项专利授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成果归属单位:清华大学

2-7红外光谱肿瘤快速诊断仪

成果简介:

一种基于中红外光纤和ATR方法相结合的红外光谱肿瘤诊断新技术,可在体、原位、实时检测的新方法和专用设备。这种基于测定人体组织红外光谱的检测法能迅速测定肿瘤或正常组织的中红外光谱,据其光谱特征和两者的显著差别做出实时诊断。与常规病理检验结果的符合率较高。

该产品具有可实时检测需手术切除的肿瘤及其周边组织,迅速鉴定肿瘤范围,快速检测诊断 (只需35分钟)和不破坏标本等优点。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产品可用于无创检测,对病人无害、无痛苦,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可发展成乳腺、甲状腺、腮腺等普查新方法。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大学

2-8新型纳米发光生物探针及高灵敏度诊断与检测试剂

成果简介:

新型纳米发光生物探针可用于高灵敏度免疫分析,在病毒感染或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以及生物成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兼具可见光及近红外双光子激发发光效率高、稀土离子(Eu3+)敏化发光亮度(fe)高、水溶液中分散稳定性好、对生物样品损伤小、非特异性吸附弱、穿透深度大等优点,是发展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荧光免疫分析与生物成像技术的利器。将各种单抗等生物探测分子与此类发光微球结合,可生产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或肿瘤等疾病诊断和多种疫病检验的高灵敏度诊断与检测试剂。

目前商售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分析仪虽然可用于基于本项目探针的免疫分析,但在延时参数方面尚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本项目的长波敏化稀土发光纳米探针也为研制低成本、高性能的检测仪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采用此类发光探针研制的若干免疫分析探针的性能已远优于传统的铕离子配合物发光生物探针的性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0710118979.2ZL 200710118977.3

ZL 200710118978.8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大学

2-9新型手术止血和解痉用凝胶剂——纤维蛋白胶

成果简介:

以生物蛋白胶为药物的缓释载体,提供一种纤维蛋白胶血管扩张剂缓释长效组合物,该组合物可于施用后,在体外和体内维持长的有效的作用时间,从而用于可能引起血管痉挛发作的术中控制和术后预防及治疗,特别是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痉挛发作,大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术后治愈率并减少复发。根据所含血管扩张药的不同,本发明纤维蛋白胶血管扩张剂缓释长效组合物可达到多种有益的功效。例如变态反应率低,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没有毒副作用,不影响伤口愈合,可逐步吸收,血管扩张药稳定性高,修复创面,填充空腔,止血和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血管扩张药缓释载体等优点,减少患者皮肉之苦。该产品联合使用抗痉挛剂和生物蛋白胶,药物可在两周内缓释,具有解痉、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可以应用于治疗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痉挛发作或者其他术后预防痉挛发作等,提供全社会一种有效、安全、经济、方便的治疗新技术,有着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大学

2-10海蛇降纤酶——新一代基因工程抗栓降压药物

成果简介:

从海蛇中首次克隆了类凝血酶基因,并在酵母中进行了表达。酵母表达的海蛇类凝血酶具有很强的抗凝溶栓作用,有望成为新一代的基因工程溶栓药物。同时,这种海蛇降纤酶又具有降压作用,其降压的机理是水解血管紧张素2和激活激肽原等。该成果安全性强,海蛇降纤酶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产品,不存在蛇毒中存在的其他成分污染,因此不会有蛇毒提取物所形成的毒副作用,而这种毒副作用有可能影响蛇毒提取降纤酶在临床上的运用。此外,该成果与已有的蛇毒降纤酶药物相比,优势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效显著,无生物资源限制,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开发风险低等。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410084055.1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据统计,全世界有血栓栓塞性患者约1500万,所需溶栓剂的潜在市场可达20亿美元,市场应用前景可见一斑。心脑血管疾病也是我国最大高发疾病,每年发病率1300万例以上,心血管药物销量超过全国药品25%,抗栓溶栓类药品超过20亿元,其中作为急症期的针剂使用就达到10亿元。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大学

2-11面向个人和家庭的远程健康监测和管理系统

成果简介:

健康服务体系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是体征监测终端;第二是数据汇聚和传输;第三是健康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体征监测是利用传感器对人的基本体征参数,如:心跳、血压、心电、面色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监测;数据汇聚和传输是对终端数据的采集、加密和远程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对人的生理指标的处理,对人的行为特征的分析,对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健康服务建议。主要成果包括:终端设备:人体体征智能测量仪;人体体征测量系列标准;健康服务网络体系标准和示范模型。

该系统覆盖了物联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产业,目前国内同类型的设备厂商还比较少,而此系统的终端设备原型测试和试用效果理想。产业链中游的通信通道成熟、稳定,且目前我们所开发终端发送的健康数据是血压和心跳等单值数据,数据量少且不需要支付高额的通信费用。因此目前已具备监测服务条件。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高达300万,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死率、致残率在逐年增加。因此该方面的项目社会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在健康服务的早期(2010年至2012年),体征智能监测仪产品产生的效益200亿;而由体征智能监测仪带动的相关产业的效益,特别是对医疗、金融和保险等产业的增值会更多。在健康服务的推广期(2013年至2015年),产生的效益约为280亿。同样由体征智能监测仪带动的相关产业的效益也会更多。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3-1环境友好型融雪材料研制及其应用 

成果简介:

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特点及使用融雪材料的气温环境差异,对融雪材料进行了细化分类,研发了适用于道路、桥梁和环境敏感区域的环境友好型融雪材料产品。此种材料具有冰点低、融雪能力强、对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影响小等技术优点。通过利用工业三废,优化生产工艺。针对传统氯盐型融雪材料容易对道路基础设施和路域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等问题,研发出配套使用的路域生态保护剂,并提出了化学融雪剂与路域生态保护剂配套使用的双向环保融雪技术。将融雪剂对路域植物、土壤的影响等生态环境指标纳入环境友好型融雪材料技术指标体系,优化和完善了指标测定方法,提出了环境友好型融雪材料交通行业标准(草案)。并开发了环境友好型融雪材料应急储备辅助决策系统。本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知识产权: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09 1 0210222.5

专利号ZL 2009 1 0210220.6

专利号ZL 2009 1 0210221.0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利用工业三废进行产品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为生产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并有利于实现公路运营养护中的节能减排;改善行车条件,减少路面交通事故,提高交通部门对公路冰雪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降低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实现安全、环保、快速除雪的目的;有助于缓解因冬季降雪导致的交通拥堵及大气污染等问题,提高公路运输生态安全性,应用前景良好。

 

成果归属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3-2绿色建筑高防火性能墙体保温技术 

成果简介:

高防火性能墙体保温技术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建筑外墙保温系统中,将有助于减少外墙外保温火灾事故的发生;将外墙外保温系统性价比分析方法应用于外墙外保温系统形式的选择上,将有助于更合理的选择既有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形式;将外墙外保温施工工序应用于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中,将有助于规范施工工序及方法、减少事故率的发生;农村地区低成本、高效能墙体保温系统技术及应用指南通过政府部门推广到农村地区,将有助于指导政府推广应用和农民的正确选用。该技术的应用特点:

1、提出高防火性能墙体保温系统概念,并对该类系统的实现模式进行研究;高防火性能保温隔热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材料与构造的结合方式对墙体保温防火性能的影响;

2、提出外墙外保温系统性价比分析方法,并对适于混凝土建筑改造用的各类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性价比分析;

3、对农村地区低成本、高效能墙体保温系统技术进行经济分析,研究适用于农村居住建筑的低成本、高墙体保温系统构造。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技术提供了提高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性能的具体措施,规范了各地建筑墙体保温隔热的做法,并为既有建筑改造、农村地区墙体保温做法提供参考依据。加快了建筑墙体保温隔热行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为科研、设计、施工及生产厂家等部门提供了新的项目来源和经济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3-3垂直结构GaNLED

成果简介:

垂直结构GaNLED是目前半导体照明芯片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可能应用于通用照明的主流芯片结构。与传统正装、倒装结构比较,垂直结构通过热压键合、激光剥离(LLO)等工艺,将GaN外延结构从蓝宝石转移到CuSi等具有良好电、热传导特性的衬底材料上,器件电极上下垂直分布,从而彻底解决了正装、倒装结构GaNLED器件中因为电极平面分布、电流侧向注入导致的诸如散热、电流分布不均匀、可靠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垂直结构也被称为是继正装、倒装之后的第三代GaNLED器件结构,很有可能取代现有的器件结构而成为GaNLED技术主流。

1、发光效率:112.2lm/W @350mA

2、光衰:<4@350mA,1000小时,<5@1000mA,1500小时;

3、提高芯片的产出:单电极比双电极芯片的产出效率提高了100%以上(一般双电极台面结构2英寸外延片可以制备2万只标准芯片,单电极可以产出4万片。);

4、蓝宝石衬底单芯片和2英寸整片剥离成品率大于95%

5、剥离宝石衬底可以重复利用,降低外延成本的20%以上;

6、与传统正装结构LED相比,大注入电流下优势明显。

知识产权: 

专利号ZL.200710119474.8ZL.201010251509.5ZL.201010251510.8 

ZL.201010534772.5ZL.201110152869.4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年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固态通用照明领域的高亮度大功率LED应用,然而这种应用却受到蓝宝石异质衬底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的限制。除去了蓝宝石衬底的垂直结构LED芯片具有优良的光电热方面的性能,能满足固态通用照明对其性能的要求,采用垂直结构LED方案是固态通用照明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LED替代传统照明,可产生几十亿至上百亿的经济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3-4分布式智能电网技术

成果简介:

该项成果包括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能量路由器、智能监控终端、智能电表、智能插座等一系列分布式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和软件,为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能量交换模式、管理策略及控制方法等问题建立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建成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示范系统。主要体现了以下创新:

1)基于微网技术集成了光伏电站、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微型燃气轮机热电联供系统、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典型分布式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能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波动特性,可以实现分布式发电并网与独立运行的无缝切换,提高了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2)应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对用电设备进行分优先级的管理和智能监控,实现了用电的安全、高效、便捷和自动化。

目前该技术已在本中科院电工所示范应用,并在推进延庆基于多种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分布式智能电网研究与示范基地的建设,基地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测试与示范基地。

知识产权: 

(落实)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可再生能源集成重要技术,市场前景2013-2015年预计15-20亿市场。推动可再生能源集成并网,带动新设备、新技术开发。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3-5新一代高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成果简介:

新一代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的耐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可承受600℃高温,解决了高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成型过程中存在的玻璃和可伐合金熔封问题,和金属管膜层的镀制问题,以求得更理想的集热管真空度和更高的太阳光利用率。通过对集热管逐个部分的设计和改进,获得最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及光热转化效率,减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实现小批量生产,为我国太阳能光热的深层次开发利用,特别是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向中广核、圣和以及国外一些厂家提供少量高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该成果可进行技转让或技术合作

知识产权: 

4项)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集热管市场在2011年后的供需市场缺口将达到每年5万支以上的规模,国外中高温集热管单价在1,300美元/支,因此该产品发展前景良好。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

3-6绿色节能建筑隔热涂料

成果简介:

结合航天器热控涂层技术,自主研发的绿色节能建筑隔热涂料,可大幅减少建筑物对太阳光热量的吸收,并将墙体积累的热能发射出去,减少建筑物从外界环境获得的热能,并减少建筑物内部能量向外界环境的传导,从而实现建筑物内部温度的稳定。太阳反射比高,红外发射率大,热导率低,隔热温差大,耐污染性强,施工性能优良,绿色环保且涂层韧性大,具有较强的防开裂效果。该涂料可用于建筑物外墙,具有隔热效果;用于建筑内墙,具有装饰保温效果,有利于建筑节能。该成果可进行技术转让或产业合作。

知识产权:

国防发明专利:200710083202.7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涂料在民用建筑材料装饰、建筑物隔热保温方面,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环保要求,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卫星制造厂

3-7广谱型空气净化装置

成果简介:

广谱型空气净化装置综合集成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二级过滤、催化吸附、负离子发生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各技术间的协同与倍增作用,能一次同时净化空气中的硫化氢、甲醛、苯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氡及其子体、病毒及细菌等微生物和PM0.03以上悬浮颗粒,具有突出的广谱长效净化能力。该装备对有毒有害气体和气溶胶等多元空气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显著,净化寿命长,可达3年。与应用在美国防部、海军、陆军防护工程中的某型空气净化器相比,净化谱更广,可对硫化氢等无机气体有效净化,对甲醛和苯等有机气体的净化效率更高,副产物控制浓度低80%以上。

该成果填补了对源发性多元空气污染物净化的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七届国家发明博览会金奖和大会唯一的ALI&HOMA“发明创造奖”。目前已用于国防和人防工程内部污染空气净化,可军转民产业化。

知识产权: 

国防专利1项。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可应用于写字楼、会议室、剧院、图书馆等各类有源发性多元空气污染物的场所,也可将功能组件安装在中央空调等设备的管道内,对污染空气实施循环净化。该成果的推广可为室内提供绿色的空气环境,避免室内空间各种污染物对人体的伤害,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归属单位: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

3-8环境友好水性涂料

成果简介:

本产品以水为分散介质,具有耐酸、耐碱、硬度高、光泽度高、丰满度好等性能特点,不需另外加成膜助剂,常温下即可干燥成膜,且干燥时间与溶剂型木器漆相媲美。该产品漆膜附着力高,不易泛黄,耐家用调味品(如酱油、醋等)、洗涤剂等的侵蚀,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环保型成膜材料,可满足木器、建筑、金属、纸张等的涂装。

本产品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为单组份、室温固化型产品,成膜性能优良且不含有机溶剂,安全环保,技术成熟,符合“绿色”和“低碳”工业发展的要求,其性能可与溶剂型木器漆涂料相媲美,符合目前越来越苛刻的环保要求,而价格远远低于同类产品,市场前景好。本技术已获中国石油及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与效益分析:

我国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消耗量数十万吨,而高档乳液基本依赖进口或依赖国外技术。本技术及其产品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些高档乳液产品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因此,从市场容量及技术水平上评估,前景可观。以丙烯酸酯等为主要原材料,主要设备是聚合釜和预乳化罐。若生产规模为5000/年,设备投资约50万元,厂房面积需400 m2,动力100KW,操作人员5人。产品综合成本约0.81.2万元/吨,售价大约1.52.5万元/吨,年利润约300050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成果所属单位:清华大学

 

3-9冷却塔的节水除雾防冻技术

成果简介: 

为解决工业及民用湿式冷却塔水损失量大、对周边环境有水雾污染以及冻堵多发等问题,研制了环保节水型冷却塔。该节水型冷却塔可适用于炼油、化工、化肥、电力、冶金、纺织等行业循环水的冷却处理,以及机场、办公楼宇等建筑物中央空调系统的散热等。该技术是从冷却塔整体的节水节能考虑,通过引入空气预冷器对循环水进行非蒸发降温,实现了减少填料层处水分蒸发降温负荷,干段与湿段的降温负荷经过优化分配,并且与风机运行特性曲线相耦合匹配的一种节水型冷却塔。本技术不仅直接用于建新塔,还可以方便地用于现役老塔的改造,如吉林石化项目,就是在老塔现有上部空间加装空气冷却器,而其它结构及配置等未改动而实现了老塔变新塔的技术改造。目前该技术已经在中石油吉林石化等工程成功运行,并经过西安热工研究院检测,实际运行及检测结果表明:节水效果显著,环保性能良好,已具备广泛推广应用的条件。

知识产权:

(待联系、落实)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呈现良好的防结冰、降雾、节水效果,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性及环保效益。

节水20%以上;

除雾70%以上,改善气候、减缓周边装置因水雾的腐蚀、减少冬天周边地面结冰等; 

有效缓解或消除进风口的结冰冻堵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省设备维修费; 

减少污水排放及节省用药20%以上,节省污水处理费或排污费等;

第二代新技术节水35%以上,除雾防冻效果更好。

 

成果归属单位:清华大学

3-10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气体生物处理技术

成果简介: 

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经有5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历史,尤其在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恶臭和VOCs气体处理。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表明:与其它技术相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效率高、投资运行费用低、工艺运行维护方便、二次污染小等突出优点,尤其适用于低浓度VOCs和恶臭气体处理。本技术在工艺组合(紫外光氧化+生物过滤)和反应器结构设计、填料优选和构建、高效菌种筛选和培育、营养盐配方开发和填料层堵塞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已成功应用于污水厂恶臭气体、喷涂废气和炼胶废气处理。该技术适用于涂料与喷漆﹑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农药﹑染料﹑石油化工﹑炼焦﹑制药﹑鞋厂﹑印刷厂﹑造纸厂﹑加油站﹑养殖厂﹑污水处理厂﹑堆肥厂等的废气与恶臭气体的处理,还适用于建材市场、家具城、批发城等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VOCs处理。目前成果已经在北京、江苏、广东、湖南、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废气治理工程当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知识产权:

(待联系、落实)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成果已经在全国几个省市的废气治理工程当中得到成功应用,在处理低浓度的有机气体和臭气时,生物法的一次性投资是燃烧法的1/3、吸附法的1/8-1/5、化学吸收法1/3左右;运行费用是燃烧法的1/20、吸附法的1/10、化学吸收法的1/15

 

成果归属单位:清华大学

3-11污泥干化处理新工艺

成果简介: 

该成果是一项针对污泥干化处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性,提供的一套将微波技术、好氧发酵技术及热泵干燥技术优化组合集成的,低成本的污泥干化处理新工艺。主要原理是首先利用微波技术对含水率为75~85%的污泥进行破壁处理,使最难除去的污泥内部结合水变为容易除去;然后采用机械脱水装置进行深度脱水,使污泥的含水率降至60%~70%;接着采用好氧发酵技术,通过好氧微生物对污泥中有机组分的分解产生热量,在污泥中水份的蒸发过程产生湿热气,回收湿热气作为热源,采用热泵干燥技术对发酵熟化的污泥作进一步的干燥。本技术适用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或富营养化的江、河、湖泊、沟渠等的脱水底泥的干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其污泥产品用途广阔,可用做绿化营养土,或用作有机复合肥、建材等的原料,或用做垃圾焚烧厂燃料,或用作锅炉燃料等。显著特点是:在污泥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污泥破壁处理,可提高污泥的发酵效率,缩短发酵周期;产品质地疏松,容易降解,可提高污泥的土地利用率。

知识产权: 

(待联系、落实)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约140万吨,未来可预测的污泥产生量至少在

1000万吨以上。近年南方各地由于垃圾填埋场拒收、土地紧张和扰民等原因,污泥的

处理处置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因此,污泥这类优质有机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国

家和地方环保产业的重大需求,本技术市场前景广阔。日处理100吨的污泥干化厂,

总投资约1000~1500万元,年产利润约330~500万元,投资回报期约3~5年。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大学

3-12纯低温余热发电

成果简介: 

纯低温余热回收发电项目是利用150℃以上、400℃以下的工业余热产生的低品位蒸汽(低压、低温),来推动专门设计的双压低参数的汽轮机组做功发电。新工艺收集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低温废热空气,经高效降尘设备后进入余热锅炉,由余热锅炉产生过热蒸汽,再由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结合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特点并进行技术创新,开发适应低参数、双压力(单压力)的余热回收汽水热力系统;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技术创新,科学的、梯次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低温废气余热,提高余热的回收利用效率;可最大化提高余热利用率,立式布置、高效受热面、自然循环的结构减少了锅炉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工程的整体造价;具有自动负荷调整、自动并网控制功能的低参数双压(单压)进汽式汽轮机,符合低温余热电站的生产运行特点,最大化的提高了余热利用率。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纯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经过十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国内已建成多座纯低温余热发电站。它是先进技术和环保要求相结合下的必然趋势和产物,是控制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减少能源浪费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也是相应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成果归属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3-13智能节约型二次加压供水系统与设备

成果简介: 

一种新型、高效的节能设备及相应的优化控制系统:管网余压利用节能器。该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使用证明可以有效提高泵进口压力,变频泵将随着进水压力的升高而转速下降,泵的工作扬程减少,能耗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克服了现有直抽供水产品对供水管网和特殊用户的不利影响。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保证管网最低压力且无负压,保证自来水管网的最小压力要求,防止自来水管网压力的下降问题;2.无二次污染,有效减小清水池容积或可以不用修建水池,降低了传统水池供水方式中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3.节能效果显著,可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的余压;4.节约一次性投资,节约了修建水池或水箱的一次性投资;5.不浪费水资源,减少了二次加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明显节水效果;6.使用寿命长,可自动运行,也可手动运行,对管网、电网无冲击;7.占地小、安装快捷方便,设备对泵房基础无特殊要求,成套出厂,施工周期短。该成果已在北京市部分单位成功应用,可进行技术服务和专利技术许可。

知识产权:

(待落实)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本系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在改造泵站测得的试验结果表明:约2-3年就可把改造费用节约下来,供水量大的泵站在1-2年就可收回投资成本,这样该项技术可为北京市节省运行费用约为1500万元。据调查北京市每年需要新建、改建的二次加压供水系统在5000套左右,如10%的泵站都采用该项技术,节能率按20%计算,按每度电0.8元计算,每个泵站年平均节约费用为3万元,这样该项技术可为北京市节省运行费用约为1500万元。如果推广到全国将会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4-1 ZC-A型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系统

成果简介:

ZC-A型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系统由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和地理信息应急指挥中心两部分构成。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基于车载平台,集成了应急三维地理信息与任务规划系统、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系统、地面视频采集系统、应急遥感影像快速处理系统、卫星/3G网络数据远程传输系统、移动会议系统和应急运输保障系统等软硬件设施,开发机动、灵活、快速的移动式应急测绘服务保障装备,形成具备灾区遥感影像的快速获取、现场实时处理和输出、即时远程传输等功能的新型车载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模式,系统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网络通信技术,在应急测绘保障中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为应急救灾提供及时快速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目前已装备到广西、河北、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社会地理信息部门,在四川泥石流灾害应急救灾、广西南宁地陷灾害测绘保障、河北涞源水灾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等服务中广泛应用。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ZC-A型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系统是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指导下,在总结历次应急测绘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研制的系统,在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的国家,国产化的高端应急测绘技术装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用于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领域,能大幅提升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及应急救急综合能力。 年装备销售产值1000—1500万元。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4-2 GPS激光测距动态定位及近景信息采集系统

成果简介: 

GPS激光测距动态定位系统用于解决海洋测绘中狭小礁盘、陡峭孤岛等无法到达的困难目标定位问题。相比于传统测绘产品,该系统具有无需整平、不用对中、免接触测绘目标、有效作用距离远、适用于动态测量平台工作等特点。应用于海岛岸线礁盘等测绘、水面浮标定位、通信塔尖天线定位、电力高压线测量、电网架线塔测量、广播电视塔测量。GPS近景信息采集系统是非接触式信息采集系统,可适用于动静条件下非接触目标物的定位与测图工作,尤其适用于海上动态条件下的海岛礁测绘及岸线测量,亦可适用于不易(宜)攀登的高塔、电力线等特征目标物的位置、属性等地理信息的获取。该产品已用于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927工程生产作业中。

知识产权: 

专利号:ZL201020652872.3 ZL 201010593963.9 

ZL201220039291.1 ZL201220045769.1 

软件著作:2012SR024572 2012SR024575 2012SR063710 2012SR070701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GPS激光测距动态定位系统和GPS近景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的设备及处理软件,可用于海岸滩涂测绘、海岛地理空间基准建立、海洋资源综合调查,在沿海及海洋经济建设中产生持久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测绘保障,进一步开发我国在海洋经济方面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4-3多功能高效风光互补发电/泵水系统

成果简介: 

多功能高效风光互补发电/泵水系统包括200W500W1000W三种型号。主要技术性能指标:风能转换装置的Cp值大于35%,供电保证率大于85%,提水保证率大于70%,系统可靠度大于90%,提水机流量2-30m3/h,扬程530m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设备中试转化后,可使牧区群众实现饮水安全成为可能,对解决我国人饮安全,建立民生水利,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预计在成果中试转化期间,产品可进入市场100台套,转化产值约120万元,净利润约20万元,缴纳各种税金约8万元。按国外的经验,一套一千瓦的风光互补系统除发电外,可灌溉农田60余亩,每亩每年使用成本20元,采用该系统灌溉后,每亩可增产粮食100公斤,一套该系统可增产粮食6000余公斤,产值约7000元。该设备在牧区使用,单机可保灌人工草场70亩,年增产优质干草1.5万余公斤,年增产值约6千元。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4-4矿井通风三维动态模拟仿真系统

成果简介:

矿井通风三维动态模拟仿真系统是当前通风领域领先的软件系统之一。通过先进的可视化技术、三维交互技术,系统将复杂的通风参数和通风过程以三维动态图形的方式简单、直观的展现出来,通风技术人员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和模拟调整通风系统,实现巷道风量分配的实时解算和分析,帮助提高矿井通风决策人员的科学决策水平。该系统建成后可作为矿山通风辅助管理分析平台,可广泛应用于:自然分风分析,按需分风分析,风机工况点分析,反风演习模拟与分析,通风系统薄弱环节三维可视化展现与预警(如:风速过大、风速过缓),通风系统仿真模拟与方案制定(如:密闭、风机叶片角调整后通风系统通风能力和稳定性)以及以三维通风仿真为基础的通风管理决策支持等领域,可以帮助煤矿实现实时、动态、合理和科学的通风管理。该软件已在霍州煤电三交河煤矿、陕西火石咀煤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单位应用。

知识产权: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1SR078716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矿井通风三维动态模拟仿真系统以三维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和模拟调整通风系统,具备直观、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我国拥有1万余座井工煤矿,每个煤矿在设计、生产该过程中都需要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解算、模拟和调解,因此该模拟仿真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推广价值。该软件可应用于煤矿通风系统的模拟仿真,从而为矿山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辅助通风和生产管理,大大提高通风管理水平。每年可为100个煤矿提供服务,按每套100万元计算,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1亿元。

 

成果归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4-5 KJ30矿用救灾无线通信系统

成果简介:

本技术成果从救护队员生命体征、救护环境参数、语音和视频的采集、存储、传输、显示、报警等角度入手,研究矿山救援通信系统的设计理论、研究可以快速组网的具有传输语音、视频和灾区环境参数数据等多媒体信号的矿山救援应急通信技术,实时、准确地把灾区救援过程中的信息传送到井下救护基地和地面救援指挥部以及各级救援指挥中心。目前技术成果已在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14个区域队和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应急救援队得到应用。技术成果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

1)自主研发了矿用救灾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具有人体生命体征、环境参数、语音和视频等监测、传输与通信功能。

2)研发的基于Mesh、蓝牙、WiFi的信息无线传输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语音、图像多媒体信息和救护队员、井下救援基地、地面指挥中心三级数据远距离无线传输。

3)研发的全面罩骨传导语音采集与噪声滤除技术。

4)研发的生命体征传感器实现了心率、姿态、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数据采集。研发的灾变现场环境高浓度CO气体传感器,CO量程达到10000ppm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适用于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领域,能大幅提升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及应急救急综合能力。年装备销售产值1000—1500万元。服务应急救灾,为国家、省级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极大提高领导决策科学性,极大提升应急测绘保障的能力。

 

成果归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4-6 KJ29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

成果简介:

KJ29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数据通讯技术、总线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图形处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实现了矿井工作面阻力、超前支撑应力、锚杆(索)工作载荷、顶板离层位移、巷道变形量和巷体内断裂特征参数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显示,具有报表查询、数据分析和实时报警功能,通过矿压显现规律,预测顶板动态压力变化趋势,来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系统采用CAN总线和ZigBee无线传输相结合的通讯结构方式,使系统现场布置更加灵活方便。系统实现传感器、分站和主站等设备的全数字化数据通讯设计,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系统对支架压力、顶板离层和声发射等多元矿压参数实时监测,综合分析预警,大大提高了预警的准确性。目前已在北京京煤大安山煤矿、内蒙古宇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宏亚煤矿等几十个矿山得到应用。

知识产权: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2004025.6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本产品的成功开发应用,扩充了现有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功能,扩大了本单位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应用范围,提高了产品在煤矿市场的竞争能力,预计未来三年内每年将为本企业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KJ29系统将形成以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为主轴的配套产品,实现煤矿顶板压力灾害监测,提高预测准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掘进和回采过程中的煤矿顶板压力灾害影响,显著提高掘进速度和回采工作面产量,实现矿井高效集约化开采。研究成果对预防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归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院

4-7复杂空区群条件下的

矿床高效采矿与地压灾害监控综合技术

成果简介: 

针对驰宏矿业毛坪铅锌矿乱采滥挖形成的空区群,围绕矿产资源高效回收与空区隐患处理问题,研究开发出复杂空区群条件下的不完整矿床高效采矿、空区隐患处理、3D激光扫描测量相结合的采空区远程综合探测技术以及地表位移、井下应力一体化地压监控等新技术,解决此类矿床回采率低、安全隐患大的问题。项目对毛坪铅锌矿采空区与塌陷坑等地质灾害现场的矿山岩体质量进行分级评价,采用地球物理探查和3D激光扫描测量进行采空区综合探测;根据残留矿体地质特征、空区分布等开采技术条件,提出破碎不完整矿体回采和空区处理合理的技术方案;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空区群治理前后的稳定性、空区群条件下不同矿床开采方案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进行采空区与塌陷坑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对伏槽矿上部松散体注浆加固,开展Ⅰ#矿带残留矿体回采工业试验,并建立地表、井下一体化综合监测监控系统。该项目获得201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研究开发的采空区远程综合探测技术、破碎不完整矿体安全开采、空区处理及地压灾害综合监测技术等已被云南彝良驰宏矿业公司毛坪铅锌矿采用。

知识产权: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专利号ZL201120175807.0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复杂空区群条件下的矿床高效采矿与地压灾害监控综合技术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方面,实现了残留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回收了大量的铅锌等矿产资源;另一方面,消除因大规模空区群存在而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使区域环境免遭破坏并得到有效改善。该成果对于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消除矿山安全隐患,缓解资源供应紧张局面,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资源严重匮乏的形势下,此项成果对资源发展有积极作用。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4-8油气管道变形内检测设备开发及应用

成果简介:

油气管道变形内检测设备是专门用来检测管道变形的特殊工具。油气管道变形检测设备由机械载体、探测、数据采集传输及存储、发射及地面跟踪、数据分析等系统构成。设备载有多个径向传感器、轴向传感器、周向传感器。径向探测器,检测径向变形量,轴向传感器检测缺陷所在轴向位置,周向传感器检测缺陷所在圆周的方位,实现了管道三维检测,形成了管道三维信息探测、存储、处理、识别等管道内检测的特有技术,实现了管道缺陷检测、特征检测、缺陷精确定位、缺陷精确量化、缺陷重构、可视化、自动化分析等功能。目前已在抚顺至营口成品油管道、苏州燃气管道、乌兰成品油管道、北茂原油管道、陕西靖西天然气管道等多地实施应用。

知识产权:

1.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122723.0 

2.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920105973.6 

3.软件著作权:证书号2009SR014494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我国现有油气管道近8万公里,新建、预建还会更长,这些项目都急需智能验收检测及在役检测设备,市场前景相当广阔。直接经济效益年达1亿;间接经济效益:国家因此可挽回百亿元经济损失;可使群众受益并带动经济稳固持续增长;社会效益: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市场垄断格局,开辟了中国能源动脉由中国人自己掌控的新纪元;为特大能源管道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为建设小康型、社会和谐型、生态环保型美丽中国提供洁净安全能源保障。

 

成果归属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4-9 AGV自动导引车系统

成果简介: 

AGV系统主要是由无人驾驶自动导引车辆、AGV管理、监控系统和智能充电系统等部分组成。在AGV管理、监控系统的管理监控下,AGV车辆依照作业任务的要求、选择所规划的最优路径,精确行走并停靠指定的地点,完成一系列作业任务,如取货、卸货、充电等。AGV系统采用瑞典DANAHER公司的自动导引车控制系统为核心,技术先进,是衔接物流系统中各个相关组件的桥梁。所开发的AGV产品导航方式多样,有激光导航方式,电磁导引方式,磁点、磁带导引方式等;结构形式多样,有辊式、叉式、牵引式、推挽式等类型。AGV系统已具备了以下的主要特点:便于和各种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配合作业。实现对物流的一体化控制。使生产线的设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便于重新布置和调整。AGV可方便地跨越故障工位,或离线待命,保证生产线的连续运转。相对于固定的物料输送线,在占地最小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交叉能力。灵活、及时的物料运输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便于构成高精度的信息动态跟踪系统。低噪音、无污染、改善作业环境。目前该产品已应用于上海印钞厂、南京造币厂,北京印钞厂等。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2202107777 

专利号ZL2012201552566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根据国内卷烟、轻工、制药、家电、印钞、邮电等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物流自动化、信息自动化、集成化,考虑到别的行业生产厂家的需求,激光自动导引AGVS车系统的市场容量还会增大。每台激光自动导引AGV车的售价为80万元人民币,每套地面基站约100万元,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3/5,价格优势明显。AGV自动导引车系统在高度自动化的物流仓储业、制造业、印钞造币、烟草、造纸、汽车等行业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成果归属单位: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10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及瓦斯抽放系统

成果简介: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及瓦斯抽放系统是运用航空科研先进的测控技术和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研发的军民两用项目。项目主要面向煤矿安全生产监控领域,通过大幅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监控快速反应能力和瓦斯抽放综合利用水平,达到降低矿井事故率,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有效利用可燃气体节能、环保的目的。该成果已应用于国有或地方大、中、小型煤矿易燃易爆环境。项目技术创新点为:

1.以工业以太网+CAN总线+井下无线局域网构建先进的、标准化的传输平台;

2.采用TCP/IPCANBUSFSK等通讯方式,提高反应速度;  

3.声、光、电、图形多种方式实现安全、快速、高效报警;

4.瓦斯抽放参数及抽放混量、纯量的采集、分析。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3

软件著作权:3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项目可延伸拓展至煤矿以外的矿山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及可燃气体(瓦斯)的抽放与利用,市场应用前景广泛。项目目前在国内同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30%,技术排名处于领先地位,且在提高矿山生产安全以及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有效利用可燃气体(瓦斯)作为清洁能源等方面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较高。

 

成果归属单位:中航工业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4-11智能化装配与测试系统

成果简介:

根据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装备的支持方向和目前用户的需求, 为了适应未来卫星大型化、复杂化发展的需要,研制智能柔性装配及测试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装配测试质量,满足卫星高精度、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要求,提高了我国卫星装配与测试流程产能。智能柔性装配及测试系统主要针对大型设备、产品部装、总装生产线而研制,应用领域广泛,如大部件检修与调试、大部件精密装配对接与测试、狭小空间移动转运等,通过定制和集成控制手段,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智能柔性解决方案。可集成多规格全向智能移动平台,6自由度智能装调系统,自动调平吊具,质量特性综合测试设备等智能化装备,以iGPS精确定位为测量手段,利用嵌入式系统,伺服驱动机构以及高精度信号数据采集设备,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和智能化。该项目可进行技术转让或产业合作。

知识产权:

普通发明:专利号200810224836.4 201010232866.7   

201010536056.0201110418205.8   

实用新型:专利号 201020597672.2201120346293.0  

国防发明:专利号 200910122851.2200910123160.4  

201010047339.9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弹武器、轨道交通、大型设备装配物流、大型舰船和海上钻井平台、电力和钢铁等领域。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卫星制造厂

4-12声纹识别

成果简介:

声纹是人的生物个性特征,很难找到两个声纹完全一样的人。声纹识别技术属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是一项根据语音波形中所蕴含的说话人信息,自动识别说话人身份的技术。它强调说话人的个性。声纹识别根据应用的范畴,可分为两类:声纹辨认和声纹确认。声纹识别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诸如指纹识别、掌形识别、虹膜识别等相比较,除具有不会遗失和忘记、不需记忆、使用方便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1. 用户接受程度高,由于不涉及隐私问题,用户无任何心理障碍;

2. 利用语音进行身份识别可能是最自然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声音输入设备造价低廉,甚至无费用(电话),而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输入设备往往造价昂贵;

在基于电信网络的身份识别应用中,如电话银行、电话炒股、电子购物等,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声纹识别更为擅长,得天独厚。目前已与合作单位联合承担了中国建设银行“电话银行95533交易整合及业务管理项目”,已通过了生产环境下电话银行用户声纹身份认证的验收测试,在识别性能及识别效率方面,系统完全满足和超过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及实时性等各项要求。这是声纹识别技术在我国金融领域的首次应用。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在世界范围内,截止到2009年初,声纹识别产品在生物识别市场的占有率为15.8%,仅次于指纹识别和掌形识别。目前,我国生物识别行业内厂商有200多家,其中96%从事指纹识别技术的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产品趋同化明显。国内声纹识别市场已经启动,其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在金融、证券、社保、公安、军队及其他民用安全认证等行业和部门有着广泛的需求。

 

成果归属单位:清华大学

4-13软硬件混合的多媒体处理器芯片设计

成果简介: 

该成果设计了一种软硬件混合的多媒体处理器解决方案,支持mpeg1/mpeg2/mpeg4/h.264/AVS视频标准以及相关的音频编码标准。其核心是设计一种多媒体处理芯片,该芯片对于通用的多媒体编码中的计算密集型的数据处理,如运动补偿算法(Motion Compensation)、反离散余弦变化(iDCT)、色彩空间转换等,采用ASIC实现。在此硬件平台之上,设计一套与具体标准无关的多媒体处理通用软件开发接口,实现软硬件混合的媒体处理。这样就能够增加媒体处理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修改软件来支持新的编码标准或者新的应用。该多媒体处理芯片可以作为应用系统主CPU的协处理器使用,也可以与CPU中心自主设计实现的MIPS兼容嵌入式处理器THUMP107相集成,提供完整的系统芯片(SOC)方案。同时也可以通过高速接口与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相连,进行灵活的功能重构——即针对某种特定的编码标准,可以进行FPGA重构,以加速对此标准特有的算法的处理。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处理器可以应用于多媒体手机、多媒体PDA、个人媒体播放器(PMP)、数字电视等应用领域。

 

成果归属单位:清华大学

4-14应急双向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成果简介: 

本成果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BT系统所开发出来的应急双向视频图像传输系统。已在国内部分地区应用,反应良好。有效地解决了特殊情况下图像信息的传输和发送问题,如在反恐演习、奥运安保、08年雪灾、地震灾害的现场图像回传发挥了作用。该系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针对当前频率资源紧张的现状,提出了图像传输带宽可变的新一代系统。该方案已经被公安部正式接收成为其标准技术方案之一。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在公安、消防、救灾、反恐、卫生、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中均可应用,预计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

 

成果归属单位:清华大学

4-15水下无源导航系统

成果简介:

本项目重点进行了水下地形、水下重力辅助惯性导航技术研究,并对水下地磁辅助导航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从而建立起一整套依靠水下地学特征实现运载体水下长期航行的导航定位技术理论。本成果采用测绘的手段,将地学自然参量融合到导航中,给测绘和导航理论与技术都带来了新发展。应用本成果可将INS的位置误差从2000米左右在较短时间内修正到250米左右,实现了水下运动载体的长时间隐蔽航行的港口到港口导航,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领域,例如水下资源探测与开采、海底通信、水下运动载体辅助导航、海上航标定位、航道测绘等诸多领域都可以直接应用本成果。本成果可进行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领域,例如用于地球物理领域进行矿产资源探测,以发现矿产增加效益、节省探测费用不少于1000万元计算,理论成果不低于1000万元。以现有中型水下INS系统辅助导航设备20万元/套计,30600万元;现有地下开采INS系统辅助导航设备5万元/套计,80400万元;共节省1000万元以上。本成果应用领域和方式广泛,最低只需100万元即可实现成果转化。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同类产品,若能尽快将本成果产业化,必将迅速占领市场,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大学

4-16超高分辨率图像增强与显示芯片

成果简介:

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图像处理新技术,其目的是超越成像传感器、成像和信道的分辨极限,利用所获低分辨率图像,实现高分辨率图像的重建。超高分辨率图像增强与显示芯片项目利用超分辨率图像实时处理技术,实现从一幅或多幅低分辨率视频图像处理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在图像被放大的同时增强图像更多的细节,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实现摄像传感器的低分辨率与显示器高分辨率之间的匹配,解决目前图像获取与显示分辨率不匹配的瓶颈问题,在现有图像获取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显示器的画面质量,同时实现产业化。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计算复杂度适中、能够满足实时性、图像重建效果好、适合于片上系统实现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实现此算法的片上系统芯片能满足实时性、体积小、成本适中、低功耗、可嵌入的要求。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超高分辨率图像增强与显示技术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其利润应在50%以上。目前国内没有该技术产品,该类产品完全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在国外,目前只有日本TOSHIBANEC公司具有该类产品。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数字媒体与显示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数字电视、网路通信、视频监视技术的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推动我国信息化产业的进步,提高我国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成果归属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5-1 GYP-1200惯性圆锥破碎机

成果简介: 

现有其它种类圆锥破碎机开路细碎工作一般得不到P90小于20mm的粒度,不能满足现代磨矿工艺入磨粒度小于12mm的要求,不能适应“多碎少磨”“节能降耗”的需要;亦不适合于铁合金、冶金渣、碳化硅等物料的细碎工作。GYP-1200惯性圆锥破碎机能够满足以上要求。传统的细碎设备最多只能将物料破碎到25mm35mm,惯性圆锥破碎机运用“料层选择性破碎”理论,具有破碎力大、破碎比大、产品中细粒级含量高等特点,一般能将物料破碎到20mm以下。与国外最优秀的PYFD型、CH型、HP型圆锥破碎机相比,惯性圆锥破碎机在排料粒度、-10mm产品比例、破碎比、价格方面,表现得更为优秀。另外,PYFDHPCH型圆锥破碎机一般要采用闭路工作方式,而惯性圆锥破碎机采取开路工作方式,所以惯性圆锥破碎机是性能优越的细碎破碎机。该技术已获2012年有色金属协会科技技术奖一等奖。目前已在鞍山市绿色环保矿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金昌、云南昆明东川宝雁山矿业有限公司、邯郸市恒特板材加工有限公司得到应用。

知识产权:

专利号ZL201020224630.4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GYP-1200惯性圆锥破碎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外铁合金、冶金渣等特殊物料细碎设备的空白,促使冶金渣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得到发展,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用GYP-1200完成中细碎工作,能较大提高破碎的产量,降低破碎的电耗;简化破碎工艺,减少占地面积,减少设备和基建投资,节省人工费用;还能降低磨机的入磨粒度,提高磨机的处理能力和提高选厂的日处理量,每条生产线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及节约成本在2000万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5-2 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装备

成果简介: 

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及成套装备,形成了经济、高效、清洁、短流程直接炼铅新工艺,实现了中低品位铅物料和复杂含金物料中铅、金、银、铜、锌、硫等的同步高效回收利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生产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如下:(1)发明了铅的富氧闪速熔炼新方法,闪速炉一次粗铅产率大于85%,经电炉还原,弃渣含锌、铅均小于2%,省去了一般炼铅工艺中的烟化炉工序;2)设计开发了铅富氧闪速熔炼成套装备,自动化程度高,炉寿命长,密闭性好,烟气量小,烟尘率和热损失低。工艺配置简洁,造价低,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3)该工艺原料适应性强,能综合处理低品位铅矿、铅二次资源、卡林金矿和复杂含金物料等,实现了金、银、铅、锌、硫的同步高效回收利用,该项目已获2012年有色金属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已在河南灵宝市华宝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年产10万吨粗铅规模的工业生产示范线生产线。

知识产权:

专利号ZL201010114367.8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的成功投产,以及运行中所取得的生产数据表明,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对物料适应性强、产品综合能耗低、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对环境影响小的显著特点,将会显著提升我国铅冶炼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和现有铅冶炼技术相比较,本项目吨粗铅的系统综合能耗降低60%、减排铅烟尘96%、减排75%,减排70%。按替代150万吨烧结-鼓风炉的铅产能计算,年节约标煤70万吨,减排7500吨、减排铅烟尘6000吨、减排180万吨。搭配处理锌冶炼渣、电子铅玻璃等危险固废,其间接的社会环保效益更为突出,并极大地促进我国铅冶炼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5-3载流X荧光品位分析仪

成果简介: 

我国载流分析仪主要从国外引进,为打破国外的垄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流X射线荧光品位分析仪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该系统采用波长色散、能量色散相结合的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与方法。自主研发的提取特征X射线的对数螺旋分光晶体组件,打破国际垄断;波长色散+能量色散相结合的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适应矿石性质变化的多模型应用和自动选择技术。综合应用可提高回收率12%、精矿品位13%。目前该分析仪已在江铜集团永平铜矿、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山东黄金矿业精炼厂工程,及美国DOE RUN公司等推广应用。

知识产权: 

专利号ZL 200910089897.9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系统的综合应用可提高选矿回收率12%、精矿品位13%,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产品市场容量大,竞争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1.系统与进口同类设备相比,购买价格低廉、售后服务方便、备件供应及时;完全替代同类产品的进口,大大降低了对国外的技术依存度; 

2.提高选矿过程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检测及自动化水平;

3.提高选矿生产指标,减少有用矿物流失,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5-4 TOPDC-5倾斜数字航摄仪

成果简介: 

TOPDC-5倾斜数字航摄仪适用于数字城市建设的测图与三维建模,该航摄仪集成了传感器、稳定平台、导航与设备控制系统、数据存储器、POS数据记录器等。传感器由一个垂直、四个45度倾斜方向的测量型数码相机组成,可获取五个方向的航空影像;稳定平台实现全数字化控制、基于双天线的姿态自动修偏和姿态自动记录;导航与设备控制系统实现航线的精确导航和定点曝光控制;精确考量防震、机上固定、存储速度、功率、重量等因素,配置快速的大容量存储控制系统,确保系统稳定、数据安全。该设备具有同步获取垂直和前视、后视、左视、右视五个方向影像;多视全立体覆盖,实现全新理念的多视立体测图与建模;采用自主研制的中画幅量测型相机(4000/6000/8000万像素),满足测图要求;集成 IMU/GPS系统;适配 IGI IMUPOS AVTOPPOS等多款测姿定位系统;适配CCNS4TOPNavi等多款导航系统。目前已在安阳市倾斜摄影示范应用。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倾斜摄影技术是近些年国际测绘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突发事件辅助决策等领域对地物立面影像信息的需要,作为一种航空摄影新型技术手段,相对现有的数据获取手段,TOPDC-5倾斜数字航摄仪可以在人力成本、工程实施成本、数据处理自动化方面发挥优势。倾斜摄影技术可构建五个方向的影像立体模型,实现多视立体测图和精细三维建模;提供丰富的地物纹理影像,实现快速的精确纹理贴图。可以极大提高数字城市建设的执行效率。倾斜航摄仪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突破国外该项技术在中国的垄断,减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我国这类高端测绘仪器装备的国产化。该成果年技术服务形成产值1000万元,装备销售额1000—1500万元。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5-5工业搬运机器人

成果简介: 

以汽车、机床等行业需求,选择多轴运动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三轴、四轴运动系统高速重载、数字智能以及柔性可扩展等技术要求,结合当前计算机前沿技术的发展,以运动结构轻量化和控制系统模块化为核心,采用计算机仿真和应用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运动系统单元模块化设计、大载荷运动单元结构轻量化设计、精度控制、大跨度/变载荷的龙门同步控制研究,实现大型重载多轴运动系统的数字化、精确化、柔性化;开发出基于数控卡+工控机模式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具有智能化和扩展性;开发出的工业搬运机器人具有3-4个自由度、工作负载达50-200kg、有效行程达4m×2.8m×1.7m、执行速度达300-400mm/s、重复定位精度达±(0.3-0.5)mm,可用于汽车、机床、纺织染整等行业中的搬运工作中。现已成功应用于汽车制造业。

知识产权:

  (有)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工业搬运机器人的发展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是实现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制造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加速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可减少传统行业对人工的需求,降低用工荒对行业的影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每年可生产工业搬运机器人及其相关配套产品100台套,每台设备售价约10~50万元,每年将产生经济效益3000万元。工业搬运机器人可以应用到汽车制造、机床、电力设备、煤炭机械、冶金装备、工程机械以及环保装备等领域上。

 

成果归属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5-6超高强钢热冲压成套技术及其生产线开发

成果简介: 

超高强钢热冲压零件抗拉强度可达1500Mpa,且回弹小成形精度高,具有实现车身轻量化和提升安全性能双重优势。针对热冲压生产线关键设备与系统集成、热冲压批量生产工艺两大难题,开展了成套技术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建成了基于中央控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冲压生产线,设计产能28万件/年。(2)掌握了适用于批量生产的热冲压工艺和超高强钢热力学性能,加热、成形、冷却三个关键过程的工艺参数,对超高强钢相变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获得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3)掌握了热冲压模具自主设计方法,并研制出预埋管道式熔铸模具。(4)开发出热冲压成形表面保护涂料。(5)开发出高温钢板专用高速高精机械手。该成果已在北汽福田供应商体系应用,同时完成一汽威志电动车电机支架小批量试用。

知识产权:

(有)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节能、环保、安全已成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方向。轻量化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方法。考虑到诸多不可预期因素,未来3年销售产值当在12亿元以上。中国车市至少有200万量级的超高强钢构件需求,每辆车至少选用3个件,初期亦有600万辆级的刚性需求;目前外资企业全部合格产能最多在300万件,至少存在300万件的市场缺口。在节能减排方面,汽车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排放降低5%-6%。而燃油消耗每减少1升,CO2排放量减少2.45kg。超高强度钢具有减轻车重和提升安全性能的双重优势,可以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该技术热冲压工艺、模具设计、高温防氧化涂料、专用高速高精机械手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对汽车行业轻量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积极推动作用,能够提高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装备制造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成果归属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5-7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

成果简介:

作为新型绿色储能器件的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性能介于传统静电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车用超级电容器与动力电池配合使用,可充当大电流或能量缓冲区,降低大电流充放电对动力电池的伤害,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能较好地通过再生制动系统将瞬间能量回收,提高能量利用率。

该技术创新点:项目产品以石墨烯、活性炭等碳基电极材料为基体,引入低维无机纳米粒子和导电聚合物,利用三种组分间的协同耦合效应,制备出新型具有三维纳米网络层状结构的低维无机纳米粒子/导电聚合物复合电极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充放电速度快、对环境无污染、循环寿命长等优点。

本项目产品已完成中试,部分产品已作为配套电源和动力电池相结合,用在中小型电动车上,效果良好。

知识产权: 

    22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基于我国消费电子近年来极高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后几年内,我国纽扣型超级电容器有望保持30%以上的平均增长率,卷绕型和大型超级电容器则有可能保持50%以上的平均增长率。到2013年,我国超级电容器的整体产业规模有望达到79亿元,因此,相应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3年,我国超级电容器的整体产业规模有望达到79亿元,因此,相应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本项目总投资拟定1500万元,实施期内将首先实现年产复合电极材料20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后产值约为1000万元,利税可达100万元,效益可观。

成果转化方式:

成果归属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5-8高比能电池

成果简介: 

该成果是表面具有开放结构的锰基固熔体纳米片,6C倍率下可逆容量达到197mAh/g,为控制合成高容量正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仅为48mAh/g0.2C时,循环20次后容量高达250mAh/g;在2C时,可逆容量高达210mAh/g,为高容量正极材料的开发及工程化制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容量硅基负极:硅碳复合材料首次比容量为652mAh/g,循环40周容量保持率为93%。为高容量硅基负极的开发及工程化技术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电动汽车技术中长期发展需求为导向,探索新型电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发展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突破关键材料及电池的制备技术。该成果可进行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

知识产权:

    30余项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项)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由于新型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尚处于研发阶段,在正、负极新结构与新工艺、电池设计与安全性新工艺、新型材料方面专利并不多见,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大学

5-9红外光谱食品安全检测仪

成果简介: 

本项目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几十秒甚至几秒内,可以通过对样品红外光谱的简单测量,同时测定物质的多种成分数据特点。结合国内食品检测的需求,开发出低损耗的全波段中远红外光纤,能够采集高质量的中远红外光谱,并通过光纤、ATR组件和FTIR光谱仪的高效偶联,研制出红外光谱食品安全检测仪。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红外光谱食品安全检测仪能够方便、快捷、高效地对食品进行检测,分析成本低、无污染、无破坏,样品无需前处理、不污染环境,并可代替国际先进的中远红外光纤技术和ATR技术,真正实现对物流过程中和生产线上物料的实时在线监测。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大学

5-10新型水质数字检测仪

成果简介:

目前,水质检测大部分依靠中心实验室检测,投入大,价格高且耗时耗力,现场检测是水质检测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该成果以可生性光学(发光、荧光、颜色)变化为基础,通过可固定化的生物、化学传感器,制成芯片,实现同时分析多种目标分子,并开发出新型水质数字检测仪,为水质检测提供定量化、数字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该技术具有准确、灵敏度高、便于携带、经济、可同时分析多种目标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各种水质检测场合。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大学 

5-11高频群脉冲微细电解加工机床

成果简介: 

具有对微小型、复杂型腔和孔、高硬超高强度钢、不锈钢、高强铝等金属结构件及其模具精密电解加工的能力;主频率20kHz、调制频率100-1000Hz,主轴进给分辨力0.001mm,加工精度可达0.01mm,粗糙度可达Ra0.03μm。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精密微小型机械加工厂、刀模具制造厂。

知识产权:

具有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有关企业已有应用,效果显著,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5-12服务机器人 

成果简介: 

服务机器人具有人类外形特征,更容易适应人类生活环境,可以和人类进行友好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帮助人类完成一定的工作,是未来与人类友好共处的先进机器人的重要代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产品在机构设计、控制系统、语音交互、多媒体娱乐、舞蹈动作设计与规划等多个技术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在工程化、可靠性及其产业化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工作,构建了满足实际需要的模块化服务机器人。

技术创新点:

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复杂动作设计与智能移动控制方法;

人性化语音交互技术。

现阶段为小规模生产,推出的几代服务机器人,分别已在广东科学中心、浙江科技馆、上海世博会等应用。

知识产权:

 

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

 

 

成果归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更多....锦秀山川

友情链接